张立喜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在“共绘新时代——国家艺术基金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中,聚焦平凡劳动人民题材的作品格外引人瞩目,并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从张杰组画《城市梦》所展现的城市化进程中务工个体的坚韧与温情,到崔先进《朝阳》对田间劳动群体的诗意凝视,从王涵《最美建设者》对建设者群体的质感塑造,到刘亚安的《时代新景·都市蜜蜂》对外卖骑手群像的无声塑造,这些参展作品皆以“人民性”为叙事内核,将“平凡劳动者”的形象置于艺术观照的中心位置,蕴含着独特的时代意蕴与人性光辉。
平凡劳动个体的坚韧与温情:时代洪流中的人文关怀
观看者伫立在张杰的油画组画《城市梦》前,首先感受到的是油画颜料堆砌而形成的一种厚重感。这种厚重感犹如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直抵观看者的内心深处,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城市化进程中那些奔赴城市、追逐梦想的打拼群体的艰辛与执着。从整体造型来看,两幅作品皆以重庆这座“山城”的变迁作为创作背景,画面没有刻意渲染宏大叙事,而是以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平民视角和人文精神来观照城市务工群体的生存状态,通过斑驳的笔触与富有质感的色调,呈现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憧憬以及为梦想而拼搏的身影。第一幅作品的中远景呈现高楼与旧街区并存的景象,前景是背着沉重行囊的一家人,年轻母亲背着婴儿、牵着孩童,父亲拎着行李。这家人的背影投射出一种艰辛与无奈交织的情绪。第二幅作品的中远景同样是密集的现代建筑群,前景是拖着行李箱的一对年轻打工者,步伐虽显疲惫却坚定,暗含着对未来的期许。两幅作品中人物“负重前行”的姿态与行李的沉重形态,共同指向“城市迁徙”这一核心主题。很明显,创作者通过对务工、求学等人口流动社会现实的深度思考和艺术表达,使作品超越了简单的图像再现,升华为对时代变迁中个体命运的深切观照。
展开剩余72%油画《城市梦之一》 张杰
油画《城市梦之二》 张杰
平凡劳动群体的质感塑造:生活本真中的精神凝视
众所周知,传统劳动题材美术创作常常容易陷入“理想化”的颂歌式表达,将劳动者形象塑造得高大完美,而本次展览展出的美术作品则跳脱出这一窠臼,赋予了劳动者形象以鲜活的个体特征与时代印记。王涵的油画《最美建设者》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画面里,创作者对修路工人的形象塑造并没有采用理想化的“完美身材”,而是着重刻画他们饱经风霜的面容、健壮的臂膀和沾有尘土的工装,用厚实的油画肌理和写实的笔触真实地还原了劳动者最本真的状态。如手套的磨损、脸上的汗珠、衣角的褶皱等,都被刻意放大呈现,形成了一种极具视觉张力的“劳动质感”。此外,画面背景中隐隐约约的城市建筑轮廓与前景的施工机械设备形成一种虚实相生的空间层次,使观者在凝视劳动者形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与城市发展的深层关联。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间飘扬的红色旗帜,堪称整幅作品的点睛之笔,既强化了画面的崇高感,也暗喻着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中的坚守与奉献精神。可见,这幅油画作品既不刻意拔高也不刻意怜悯,而是通过对平凡劳动者形象的真实呈现与深刻共情,传递出一种源自生活本真的崇高美。
油画《最美建设者》 王涵
平凡劳动场景的诗意凝视:细节刻画中的平凡之美
在当代美术创作领域中,如何精准捕捉并呈现劳动场景中的平凡之美,始终是众多美术创作者们不断探索的方向。在此次展览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成功地表达了劳动场景中的独特诗意与美感,崔先进的油画《朝阳》即其中典型的例证。从整幅作品的光影与色彩氛围来看,暖黄色调笼罩整个画面,空旷的天空与土地的颜色交融渗透,构筑出一种庄重且饱含希望的晨曦微露图景。与此同时,近景处错落的红色编织袋,在暖黄基调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为画面注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张力。从画面的细节刻画来看,画家运用超写实表现手法,将普通人田间劳作的场景刻画得精微而隽永。例如,画中人物头戴围巾、身着朴素衣物,弯腰装袋的姿态自然真切;散落田间的红薯与车上堆叠的编织袋也被刻画得生动入微。这些看似寻常且微小的瞬间和物象,经由画家的艺术处理,被赋予了别样的诗意美感与艺术感染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种对平凡劳动瞬间的诗意表达,才是对生活最真实的记录与礼赞。
油画《朝阳》 崔先进
平凡劳动群像的无声塑造:微观真实中的执着追求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当下,外卖骑手、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活跃在城市毛细血管中的新劳动群体,正逐渐成为新时代劳动题材美术创作中极具时代特征的描绘对象。此次展览中,刘亚安的《时代新景·都市蜜蜂》便以街头巷尾的外卖骑手这一群体在配送站点集结时的瞬间场景为创作灵感来源。画面中,众多身着统一黄色工装、头戴安全盔的骑手,围绕在电动车与外卖箱旁忙碌而有序地工作。他们或低头核验订单信息,或俯身整理保温餐箱,或跨坐车辆整装待发,犹如现代都市中的蜜蜂,辛勤劳作、坚韧而默默无闻。他们穿梭于楼宇巷陌之间,步履不停、使命必达,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画面中没有对话的呈现,也没有明确的叙事线索,而是完全依靠密集的人群、重复的动作与紧凑的视觉构图来传递一种强烈的节奏感与紧迫感。这种无声的表现方式,恰恰凸显了该群体在都市语境下高频率、高强度的工作特质。创作者以娴熟的构图技巧与冷暖对比的色彩运用,成功塑造了外卖骑手这一新时代城市劳动者形象,也很好地凸显出文艺传达时代心声,艺术家致敬平凡中的伟大、为人民放歌这一使命担当的主题。
油画《时代新景·都市蜜蜂》 刘亚安
本次展览中关于平凡劳动人民题材的代表性作品,以微观视角聚焦不同劳动场景,凭借独特的艺术语言捕捉日常中的真实瞬间,将普通劳动者的精神气质凝练于画面之中,彰显出对新时代不同领域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与崇高敬意。当艺术家将沾满油彩的画笔化作劳动者手中的铁锹,在画布上开垦出精神家园时,他们不仅仅是对劳动人民外在视觉形象的重塑,更是对劳动者内在精神世界的深情书写。显而易见,这些作品中所呈现的那些被安全帽压出的纹路、被汗水浸透的褶皱、被泥土浸染的指缝,终将成为镌刻在民族视觉基因中的“微史诗”,指引我们在平凡中寻找崇高,在细微处见证伟大。这,或许正是“共绘新时代——国家艺术基金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中最动人的笔触,最珍贵的精神铸魂。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
发布于:山东省富利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